李家超:“通关”开局良好 新一年期望拓展更多商机******
中新社香港2月1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月1日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中总)的春节团拜活动时表示,经历了三年疫情的挑战,香港在2023年迎来全面与内地和国际“通关”的良好开局。未来,特区政府会积极到香港以外访问,同工商界一起向外宣扬香港的营商优势,说好香港故事。
2月1日,香港中华总商会举行癸卯年春节团拜。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李家超发表致辞时指出,香港与内地由今年1月8日开始逐步、有序、全面“通关”,方便工商界及不同人士更轻松地处理在香港和内地的不同业务,随着跨境人流恢复,香港与内地和国际间的合作将会日益频繁,大型的商贸展览、会议、体育盛事、不同赛事以及其他国际级的大型活动,都会陆续回到香港举行,充分展现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角色。
李家超提到,中总在上个月组织了商务考察团,与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一起到越南,促进香港和当地的交流、联系和合作。他希望,中总未来继续为香港企业拓展更多、更广阔的商机。
另外,李家超表示,本月4日,他将会率领香港代表团启程前往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展开他今年第一次外访,全力开拓香港和中东的发展空间,协助香港业界把握经济复苏的机遇,希望帮助中东企业进一步认识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让香港的专业服务在中东和更多“一带一路”国家发挥出来,开创更多互惠共赢的新篇章。
中总会长蔡冠深致辞时指出,“通关”为香港旅游业等带来曙光,防疫政策改变为香港经济注入动力,香港会继续做好投资者、营运者角色,全力把握“双循环”发展机遇。蔡冠深表示,中总会继续进行更多考察活动,继续组织商团出访各地,说好香港故事,不断为香港探索新的商机。(完)
伊朗学者:很多伊朗年轻人认为学中文会有好工作******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阚枫)“狮子,波斯语叫Sheir,中文称作‘狮’,其实,如今的中国狮舞也可称为中国和伊朗的文明友谊之舞。”近日,伊朗艺术研究院助理教授、东方部主任纳思霖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这样解释“狮舞”的另一种含义。 作为同在亚洲的两大古老文明,中国和伊朗有着几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2000多年前,两国就通过古丝绸之路建立了友好交往。 纳思霖是伊朗画家,擅长水彩画、油画,并曾到中国学习中国国画,于2008年获得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2010年后还在中国美术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如今,纳思霖在伊朗的大学中教授东方艺术方面的课程,并长期从事中伊人文交流工作。 谈及中国和伊朗基于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交往史,纳思霖表示,古丝绸之路让中国和伊朗这两大古老文明的交往,从贸易往来逐渐发展到影响深远的文化、艺术、饮食甚至语言等方面,这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案例可以列举。 她说,历史上相传,一位伊朗国王把狮子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皇帝。狮子在波斯语中叫Sheir,来到中国之后,中文称其为“狮”,因此,如今的中国狮舞可谓历史上中国和伊朗的文明友谊之舞。 纳思霖称,在东方的艺术文化瑰宝中,可以看到很多受到古丝绸之路文明交融影响的痕迹。例如,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塑,不少人物的衣着和色彩就能看到来自伊朗艺术的影响。 最近,纳思霖出版了中文新书《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介绍中国与伊朗文化艺术交流中相互影响的案例。 “为了找到最佳的方法来展示历史上中伊文明之间的艺术交流史,我在中国做了四五年研究。实际上,这本书是我论文的一个简短部分。” 纳思霖说,在这本新著中,她介绍了在中国元朝期间伊朗绘画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并展示了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友谊。希望对于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伊两大文明的艺术感兴趣的人们来说,这能加深两大文明间的友谊。 虽然,中国和伊朗之间有悠久的文明交往史,但是纳思霖坦言,现在伊朗年轻人对古丝路文化知之甚少,提到中国文化,他们可能只会想到中餐、武术、商业等。 不过,这位中文非常出色的伊朗学者也提到了在伊朗年轻人中出现的一个趋势:在伊朗的大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中文确定为自己应该学习的一门外语。 “十年前,我们在很多大学开设了中文系,每个学期都会有很多新生选择学习中文,他们认为汉语已是英语之外的世界第二大语言,学好汉语意味着未来可以找个一个好工作,有不错的收入。”纳思霖表示,这些年轻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兴趣,很多人喜欢孔子、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以及中华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纳思霖说,中国和伊朗两大文明之间的悠久关系,对当今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鉴可以有很多启迪,作为以丝绸之路结缘的两大文明,如今更应该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直接的交流交往,并将深厚的东方文明重新介绍给世界。(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